新华视点丨乡村振兴结硕果 广袤大地焕新颜
时间:2025-07-29 09:46:2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北临长江西傍洞庭的湖南省临湘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多样的鱼类,被赞为垂钓者的天堂。2024年,临湘市共举办各类钓鱼赛事、节会30余场。临湘与垂钓的深度绑定,除了鱼类资源丰富,还因为当地盛产一种重要的钓具:浮标。

每年有近2亿支浮标产自临湘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临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浮标之乡”,这里生产的浮标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实耐用,在广大垂钓者心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目前,临湘市共登记注册钓具(浮标)市场主体3130家,浮标企业拥有专利540项,全产业链从业者6万余人,2024年产值突破85亿元。
近年来,临湘市按照产业聚焦、产城融合的理念,大力打造集生产加工、产品展销、电商物流、科技研发、体育竞技、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浮标特色小镇,让全市浮标生产企业集中抱团发展,集约产业经营,进一步提升临湘浮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临湘市的特色富民产业,浮标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推动它的高质量发展,在小目标上做出更大的文章,是当地政府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40多名师生在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当地养殖业注入了先进的科技理念与解决方案。

自2022年以来,山西农业大学立项“汾西县段村特色羊产业提档升级”项目,由该校动物医学学院牵头建设,每年采用“选派+组建”的模式成立社会实践队,通过废旧窑洞改造生态养羊模式,推广实施品种改良等实现段村肉羊产业的提档升级,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汾西肉羊科技小院推行生态养羊模式,把“土窑洞”变身“金羊窝”,截至目前,已在段村改造10处院落40间废旧窑洞。
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将现代化养殖方式普及到农户中去,帮助农户全方位实时监控羊群状态。同时,解决品种退化和管理粗放的问题,切实帮助养殖户增产增效。

下一步,山西农业大学与段村将深化合作,把肉羊养殖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咖啡馆,成为连接城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场景。
温玉芳,大家都叫她温姐。她在城市里卖过图书、开过餐馆……几年前,她选择回到农村,开起了一家咖啡店,把自己喜欢的香草作为了特色。

与城市里的咖啡馆不同,温姐的乡村咖啡店,多了许多自然生长的辅料和相互协作的温情。顾客和老板一起劳动,一起喝咖啡,很多人对乡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温姐说,这些年来到她咖啡馆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周边的市民,还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在村里人看来,曾经冷落的乡村,正因为“村咖”的出现,变得有所不同。

既忙碌、又悠闲,这位皮肤晒得黝黑的大姐,遭受过病痛的折磨、工作的失败,最终在乡村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
阳光下,洋甘菊金灿灿的,就像她脸上的笑容那样闪亮。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丁春雨、原勋、刘泽君、孙逸轩、唐铭泽、张文嵘
包装:夏勇
配音:郭清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